九游(NINEGAME)体育控股有限公司官网

“最佳拍档”携手 合作更上层楼

  

“最佳拍档”携手 合作更上层楼(图1)

  莞港产业合作交流会现场设置了“东莞智能制造产品区”,展示莞产好物。莞宣供图

  17日,莞港产业合作交流会签约项目184.7亿元;18日,东莞市委书记韦皓拜会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东莞城市影像展暨“湾区周末IN东莞”推广活动走进西九龙高铁站;19日,香港东莞社团总会第五届会董就职典礼举行。

  莞香、制造,莞港曾将各自“基因”刻入另一座城,如今又将合作推向新高度。东莞与香港,为何能成为彼此发展中不可替代的那一座城?

  香港名字的由来,一直流传着不同的说法——有人认为源于香江,也有人认为源于莞香。

  据《香港方物志》记载,明朝神宗万历元年以前,香港一带均隶属于东莞县。彼时,现在的沙田是莞香著名产地。繁荣的香市贸易下,香产品从沙田运至尖沙咀,再转运至石排湾集中,然后销往世界。

  石排湾这个转运香料的港口,则被称为“香港”。相传因莞香堆积如山、香味日浓,码头所在的城市也由此得名“香港”。

  “九游体育对初学者有哪些优惠活动?”

  莞香是否为香港名字的来源很难考证,但确实为东莞、香港搭建起了文化与商贸的纽带。至今,东莞沙田镇、香港沙田区仍同以“沙田”为名。

  1911年,广九铁路筑成通车,石龙火车站同时启用,香港各大商行来到东莞开设分店。

  1964年,东江—深圳供水灌溉工程建设,从东江引流入港,历经三次扩建与一次改造,满足了香港约80%的淡水需求。

  1978年,香港商人张子弥来到虎门镇,设立中国内地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太平手袋厂。太平手袋厂用缝纫机针脚编织出“前店后厂”的传奇,奏响莞港现代合作的序曲。

  承接港台产业转移后,一批港资企业到东莞设厂,农业县开始向“世界工厂”迈进,造就了“东莞堵车,全球缺货”的时代神话。与此同时,困于瓶颈的香港制造业在北迁后“海阔天空”,香港企业升级为总部,展开研发、融资业务,推动了香港的生产服务业发展。

  随后40多年间,数千家港资企业如繁星般镶嵌在东莞。截至2024年,累计有8102家港企来东莞投资,金额达487.3亿美元,占全市吸收外资近六成。港资是东莞第一大外商投资来源,也是东莞开放型经济的支柱力量。

  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发展命题。然而,不论今夕何夕,“香港+东莞”都交出了令人眼前一亮的答卷。

  “香港研发+东莞转化”。在松山湖,正对着华为三丫坡的东莞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里,有着最新的莞港续集。

  基地的发起人李泽湘是香港科技大学教授,也是东莞市引进的高层次人才。2014年,李泽湘和其他发起人引进了来自香港等地的数十个创业团队进驻基地,专注培育、孵化硬科技企业。

  如今,东莞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已成功孵化近70家科技公司,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独角兽有6家。李群自动化、逸动科技、云鲸智能、正浩创新等一批创新型企业就是从这里走出。

  随着东莞产业转型升级的深入推进,“前店后厂”逐渐转向“前研后造”,莞港两地成为重要的创新研发生产基地。东莞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所代表的莞港共同研发、东莞“智造”的模式则更往前迈出一步。

  “香港服务+东莞制造”。2015年,粤港服务贸易自由化全面实施,东莞与香港开始在会展业、服务贸易、电子商务、人才培训以及企业“走出去”等五个方面深化合作,成为莞港两地在现代服务业领域合作的试水和延伸。

  莞港同城,照进现实。随着全球首个跨关境海空联运项目东莞—香港国际空港中心的启用,货运时间的缩短、成本的降低,让莞港两地的生产要求更快速地流动起来。

  截至2月20日,东莞—香港国际空港中心进出口总值已突破200亿元,服务粤港澳大湾区企业800余家。

  在莞港产业合作交流会上,韦皓说:“香港研发在东莞有赛道,香港服务在东莞有市场,香港创新在东莞有场景。”

  从“前店后厂”到“香港研发+东莞转化”“香港服务+东莞制造”,凭借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东风,莞港双城乘风破浪。

  著名经济学家张五常曾说,深圳将超越硅谷,成为全球经济中心。他给出的唯一理由就是,深圳旁边有一个可承接深圳研发、专注制造业的东莞。“香港研发+东莞转化”模式,更加深刻地印证了这一观点。

  1991年,樟木头第一个由香港人投资开发的房地产项目——翡翠花园一经入市便被抢购一空,短时间内吸引了20多家香港地产商。最高峰时期,居住在樟木头的香港人甚至达到了15万人。

  据不完全统计,在港的莞籍乡亲有80万人。随着交通越来越便利,东莞已经成为“港人北上”的新热点。数据显示,2024年东莞接待香港游客接近200万人次,同比增长12.97%。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以来,大湾区高等教育交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吹响了合作办学的“集结号”。莞深在高等教育、人才交流等领域开始“双向奔赴”——香港城市大学(东莞)落地松山湖,大湾区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先进材料与绿色能源研究院达成共建。

  在松山湖、滨海湾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越来越多香港青年来莞创新创业,推动莞港科创合作走向更大空间。

  在东莞国际商务区,总投资约30亿元的东莞香港中心正在建设中。项目融合总部办公、顶级商业、公寓、住宅于一体,将重点吸引香港的金融、会计、法律等生产性服务业入驻,同时也将引进香港的医疗、教育、文创资源。

  3月18日,在东莞城市影像展暨“湾区周末IN东莞”推广活动上,东莞用48组摄影作品、6条港人到莞旅游路线件东莞潮玩产品,邀请香港市民到东莞Citywalk。

  活动上,香港旅游业议会还和东莞旅游协会签订合作协议,将进一步推动莞港两地文旅体商互动合作,让“早上喝维港咖啡,中午吃东莞烧鹅”成为更多莞港居民的生活体验。

  “最佳拍档”握住的不仅是当下的合作机遇,更是两个城市在新时代的共生密码。

  “终点站:香港西九龙”,东莞火车站的电子屏闪烁着,催促莞港双城的人们快些迈开步伐、奔赴另一城。千千万万个这样的步伐,催促着两城更加紧密地携手。

  “九游体育对初学者有哪些优惠活动?”

  3月17日,主题为“莞港携手共建湾区”的莞港产业合作交流会在香港举行。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副主任尹宗华,香港特区政府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丘应桦,东莞市委书记韦皓,东莞市领导陈志伟、刘光滨、曾坚朋、卓庆参加活动。本场交流会共达成签约项目33宗,涉及投资贸易合作总金额184.7亿元。

  韦皓在致辞中表示,从1978年全国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起步,莞港两地携手走过波澜壮阔的四十多年,莞港产业合作始终历久弥新、稳健发展,“最佳拍档”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当前,随着大湾区建设的纵深推进,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兴起,莞港产业合作正迎来新的机遇,为广大港企投资兴业提供更大舞台更多商机。

  “东莞将一如既往把莞港产业合作摆在突出位置,全力为港企发展壮大打造更优环境。”韦皓说,东莞诚邀广大港企加入东莞先进制造“大家庭”,一起携手促进两地产业链高效对接、前沿技术合作转化,共同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期待把香港的科创资源、金融资源,与东莞扎实的先进制造业基础、丰富的产业场景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携手抢占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新的产业制高点;希望与香港各界同仁一道持续做大外贸“盘子”,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期待与香港企业携手合作,将先进的服务理念、高标准的服务规范以及资深专业人才引入东莞,推动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深度融合,实现更高层次的互利共赢。

  丘应桦表示,港莞均处于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地带,地缘相近、人缘相亲,合作源远流长、前景广阔。自改革开放以来,香港一直是东莞最大的外商投资来源地,东莞也一直是港商集中的城市。过去数十年,东莞凭借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和完善的产业链配套成为全球知名的制造名城,香港凭借国际化、金融专业服务、创新资源汇聚的优势,持续为内地企业“走出去”和全球资本引进提供重要通道。

  展望未来,丘应桦表示,香港将一如既往为莞港两地的企业提供专业化、国际化服务等各方面支持,希望两地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原则,在科技创新、航空物流等领域保持紧密合作,大力推广“香港研发+东莞转化”模式,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携手为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一流湾区作出更大贡献。

  在东莞全球招商顾问授牌仪式上,东莞聘请戴德梁行、世邦魏理仕、欧美工商会、日本株式会社JCCOMMONS、投资家网以及中信建投等6家顶尖机构担任全球招商顾问。大会现场还设置“东莞智能制造产品区”“中国潮玩之都”“中国藏茶之都”“中国沉香之乡”等展位,向外界展示东莞的优秀企业和优质产品。

  3月18日,东莞城市影像展暨“湾区周末IN东莞”推广活动在香港西九龙高铁站开幕,通过影像和潮玩,展示每天绽放新精彩的东莞面貌,邀请香港市民走进东莞,深度体验湾区潮流生活休闲集聚地,共建人文湾区,共享湾区发展。

  展览分为“精彩东莞”“有一种制造美学,叫东莞”“湾区周末IN东莞”“中国潮玩之都·东莞”四个部分,展出48组精美摄影作品、6条港人来莞旅游路线件东莞潮玩产品,向香港市民展示东莞的蓬勃生机和潮流气质。

  展览现场,一幅幅影像作品引领观众穿越时空,从觉醒之门的波澜壮阔到龙舟竞渡的激情澎湃,倾听岭南文脉与湾区气象的交响;从潮流之都的青春活力到篮球城市的运动基因,感受潮流东莞的城市心跳;从智能工厂的科技光影到爆款潮玩的全网走红,触摸东莞制造的美学温度;从松山湖的科创绿洲到滨海湾的碧波鹭影,体验现代都市的诗意生活。展览将持续至4月18日。

  今年以来,东莞以“一小时生活圈”的区位优势,主动抢抓大湾区文旅融合战略机遇,推出“湾区周末IN东莞”旅游品牌,将全年52个周末分解为四大主题场景,通过打造“旅游+”消费新场景,吸引更多湾区游客走进东莞、体验东莞、爱上东莞。

  “缘起一个手袋,东莞成为国际制造名城。情系一湾龙舟,东莞致力推进人文湾区建设。”东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武一婷向香港市民发出了“搭乘一路列车,到东莞享潮流休闲生活”的邀请,期待越来越多的香港市民周末搭乘列车到东莞Citywalk,体验并分享湾区潮流生活的万千气象。

  “我系东莞仔,香港同东莞同根同源、同声同气,特别亲切。”活动现场,作为东莞乡亲的香港特区政府保安局局长邓炳强,分享了回东莞寻祖屋、在族谱上加名的温情故事,展示了最近参加大湾区咖啡节在东莞咖啡展位获赠的莞小鹅潮玩挂件。

  香港艺人、香港东莞社团总会荣誉会长任达华,祖籍东莞常平,20多年前就回东莞寻找祖屋。他说:“过去回东莞要三四个小时,现在只要半个小时,我会尽量多回家乡。端午节快到了,东莞是划龙舟的好地方,希望大家回东莞划龙舟,品尝最好吃的烧鹅濑粉。”

  当前,莞港积极构建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对接平台,打造文化切入、产业联动新模式,旨在为后续大湾区城市群文旅消费和产业合作开拓广阔空间。

  “通过这次活动,东莞向世界展示自身魅力,深化了与香港的文旅交流合作。”亚洲文旅发展中心主任张栋表示,影像展搭建了莞港文旅交流合作平台,将促进两地文旅产业发展,推动文化交流互鉴。

  “我们将以本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强莞港文旅交流合作。”香港中华联谊会副会长孙伟勇表示,东莞精准把握“周末经济”和“微度假”的市场趋势,相信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将吸引更多香港游客走进东莞、体验东莞、爱上东莞。

  连日来,香港和东莞政经往来密切。南方+记者了解到,东莞石碣镇是全国最大供港蔬菜基地,除了“电子名镇”“英雄故里”,“供港蔬菜”是石碣镇的第三张亮丽名片。每天,石碣镇发出货车80多辆、蔬菜1000多吨。

  “我们每年向香港供应蔬菜近40万吨,占香港进口蔬菜40%,占广东省供港总量的60%。”石碣镇相关负责人介绍,石碣现有东莞第一家省级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有占地近200亩的润丰国际蔬菜交易中心,设立全省首个供港蔬菜监管中心海关监管作业场所,先后获得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等荣誉。

  在润丰国际蔬菜交易中心,大量果蔬经过整理、质检、报关等程序,装车运往香港。

  “20世纪90年代,我们老板的父辈坐着绿皮火车,把蔬菜送到香港。”广东润丰农业发展集团行政总监郭宝仪说:“润丰国际蔬菜交易中心成立后,供港蔬菜有了高品质的集散管理中心。润丰集团通过建好基地、加强检测、做好溯源,确保供港蔬菜的品质。”

  一棵蔬菜从地里挖出来,最快4个小时、最慢40小时,就能抵达香港人的餐桌。目前,润丰集团采用“公司+基地+标准化”模式,在全国建设了供港蔬菜备案基地100多个,遍布宁、湘、琼、滇、粤、桂、豫等十余省份,种植面积达60万亩,惠及数十万农户。

  每一棵供港蔬菜,都要闯过层层“关卡”。润丰集团先后投入近800万元,建成设备齐全的实验室,并引入第三方检测机构。实验室认证的农残、兽残、重金属等检测项目达342项。自香港《食物内除害剂残余规例》实施以来,供港蔬菜合格率控制在99.96%以上。

  每一棵供港蔬菜都有自己的“身份证”。据悉,润丰集团投入200多万元,开发了“润丰进出口溯源系统”。溯源系统囊括了货物产地信息、检测结果追踪、原料分销追踪、出口报检追踪四大信息监控,实现了蔬菜原料从基地生产到入场、加工流通各环节全覆盖,有效保证了蔬菜的质量安全及有效溯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