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吗?一条龙舟是这样在番禺诞生的!
。第五代传承人黄剑挺目前是上漖龙舟厂——龙船世家的负责人。他出生在造船世家,自幼在船厂旁边长大,从小耳濡目染父辈制作龙舟。
“龙舟制造,可以分为八大工序,包括扎底骨、制脚傍、上大傍、扎彩盘、钉花傍、钉夹傍、扎龙缆、上油打磨等,再细分则差不多有100道小工序,即便在现代设备的帮助下,仍然需要20天的工时,才能做好一条龙船!”
在传统的龙舟制作中,选材很讲究,从尺寸、形状到质量上都有很严格的要求。以坤甸木制成的龙舟埋在水底能数百年不朽,坤甸木质地硬重,在制作龙舟过程中耗损率高,十分考验对木料的切割和镶嵌工艺。
“稳定牢靠方面,以前的龙舟最多只有20多米长,包括现在一些外省,比如湖南、湖北的龙舟也是20多米,为什么广州龙可以做到40多米,采用的掌口技术是我们特有的。”黄剑挺说。
他介绍道,所谓的掌口指木头与木头之间的拼接口,引入了榫卯结构的家具制作工艺。掌口之密,容不下一根头发丝,还不会散口和裂口,最神秘之处是坤甸木与坤甸木之间不利用任何黏合物质,靠人工仔细地凿出各种规格的咬口,再仔细地磨平、拼接。
“还有一个龙缆技术也是上漖特有的,把龙舟前、中、后三段主心骨用拉锁的形式拉紧形成牵扯力,比赛时龙舟翘动会使龙缆的松紧度发生变化,龙缆之间的牵引使得龙舟张弛有度而不失牢固。”黄剑挺自豪地说道,太公黄寮发明这两项技术,可以使上漖龙舟“独步天下”。
“我们每年的船都要采青,新龙船也要采青,就是源于它就是精神最生猛,因为青绿色生机勃勃的意思。”他还介绍道,最主要的工序最主要一个仪式就是点睛,画龙点睛等于给了一条龙的灵魂,让它活起来。
从业十余年,经黄剑挺之手打造的新龙舟有100多条。在飞扬的木屑中,客人来了又去,一个特别的日子也越来越近了。
现今的上漖村仍以传统龙制作为主要优势,而传统龙的市场份额仍然占据珠三角地区九成以上。目前大多数船厂的订单量比去年同期都增长了两倍多,其中黄剑挺的船厂已收到6个新船订单、20多个旧船翻新订单,后续还会有几个短龙舟的订单。
“百年老字号的船厂现在不多了,我老爸希望我回来接班,不要到了第五代就断了。刚开始的时候,我觉得这就是一份工作,后来了解到越来越多关于龙舟的文化和历史,就逐渐有了感情,也体会到了老爸对龙舟的那份热爱。”黄剑挺回忆。
“如今很少人做龙舟,但这是一个很有前景的行业,龙舟的文化越来越受重视,所以很需要我们去传承造龙工艺。”黄润佳说。
黄剑挺表示:“龙舟现在不缺市场了,也不缺观众,龙舟现在参与的人越来越年轻化。龙舟活动很兴旺,我们也做了很多努力,希望多一点的年轻人加入我们这个行业。”
在黄剑挺看来,龙舟文化的延续,也如龙舟竞渡一般,讲究的是蓄势待发和奋力拼搏。上漖龙舟制作技艺走过百年,希望能在这些“造龙者”的传承中,“扒”出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