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造一件体育用品到育一个产业生态 敢玩“新花样”佛山体育产业链越延越长
叠滘龙船漂移、佛山“西甲”、F3龙超、国际咏春拳大赛……近年来,佛山加快打造“赛事之城”,多个本土特色赛事热力出圈。随着体育赛事的持续升温,佛山体育产业应势而兴、蓬勃发展。近日,记者走访多家企业,从中探寻佛山体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之道。
又近龙舟季,佛山市南海纳德利复合材料制品有限公司(下称“纳德利”)迎来一年中最为忙碌的时节——由广东省龙舟协会指导,佛山市南海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人民政府主办的“喜迎十五运·纳德利杯湾区龙舟联赛”将在4月30日拉开帷幕,各项筹备工作正紧张推进。纳德利龙舟基地内,工人正赶制龙舟,不少亲子家庭来此体验划龙舟的乐趣,鼓声阵阵。
纳德利副总经理刘凤仪介绍,该公司前身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创办的启发玻璃钢制品厂,最初主要生产皮划艇和龙舟。她与丈夫陈啟光接过父辈手中的“接力棒”后,深耕龙舟主业。2012年,纳德利成为中国龙舟协会器材认证单位及会员单位,开始涉足龙舟赛事承办业务。
2015年前后,纳德利迎来了发展的关键转折点。其间,夫妇二人多次前往加拿大、美国等地实地考察龙舟赛事,目睹上百支队伍同场竞技的盛况,场面之壮观,“颠覆想象”。更令他们意想不到的是,参与者除了华人社群,还有大量其他族裔居民——龙舟运动在海外已是一项全民性的体育活动。
这些考察让两人对龙舟产业的未来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坚定了他们深耕其中的信心。在刘凤仪看来,佛山拥有深厚的龙舟文化底蕴,龙舟经济的潜力远未被充分激发。与海外相比,国内具备更广泛的群众基础,但在赛事组织、宣传推广等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她相信,佛山未来完全有可能打造出更具规模与影响力的龙舟盛会。
如何让龙舟文化传播得更广、更远,让更多人体验并参与其中,从而推动整个产业做大做强?陈啟光与刘凤仪一拍即合,萌生了打造龙舟文化基地的想法。2016年,纳德利龙舟基地正式落成。多年来,基地以“龙舟文化”为媒,逐渐发展成为集龙舟器材研发与生产、赛事承办、文化体验、研学旅行和竞技培训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基地。
在龙舟文化推广方面,纳德利曾连续两年承办“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龙舟夏令营”,为新疆伽师县筹建“龙狮文化馆”,并于2024年在西藏拉萨市举办了国内海拔最高的城市龙舟赛。同年,纳德利获评佛山市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佛山市科普教育基地。此外,来自西欧、北美、南美等地的龙舟体育与文化交流团纷纷到访,开启了一场跨越国界的切磋交流之旅。
在龙舟生产和赛事承办方面,“纳德利龙舟”品牌不断壮大,取得多项专利和权威认证,产品远销海内外,屡次成为国家级、国际级赛事的指定器材。2024年,纳德利承办了中华龙舟大赛(四川·巴中站)、中国龙舟公开赛(广东·清远站)、粤港澳大湾区(中山)龙舟邀请赛等多个重要赛事,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从专注龙舟器材生产,到自筹资金建设文化体验基地,纳德利每一步都与传播和弘扬龙舟文化紧密相关。未来,我们将继续以龙舟为平台,展示和传承中华文化,让这项传统运动在中国焕发活力,在世界舞台上广受欢迎,成为文化自信的生动体现。”刘凤仪表示。
目前,纳德利正持续推进龙舟装备的研发与升级,最新发布了“纳德利5.0版龙舟”。刘凤仪介绍,公司还计划让龙舟用上智能芯片采集划速等数据,助力队伍进行科学训练、提升竞技水平。
据佛山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产业科介绍,近年来,佛山体育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体育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初步形成了山水陆空全覆盖的户外运动项目体系。以露营拓展、骑行、高尔夫、龙舟、登山、垂钓等为代表的户外运动项目日益丰富,成为推动体育产业增长的主要力量。
在这股浪潮中,佛山市铠斯钛科技有限公司(下称“铠斯”)凭借20年来对“钛”的研究与应用开发,正引领钛制品从户外消费品走向更多元化的应用场景,推动佛山金属制造业迈上新台阶。
铠斯CEO刘敏业告诉记者,2005年,他在帮助客户解决钛制户外餐具加工难题时,首次接触到钛。这种“神奇”的金属令他着迷,由此踏上了钛的探索之路。之后,他创立“铠斯”品牌,将企业重心从不锈钢等传统金属制造,转向钛的研发与应用。
然而,钛并不好“伺候”——早期钛材在拉伸性能上存在不足,其表面覆有氧化膜,打磨后易重新氧化,表面工艺处理复杂。面对这些挑战,刘敏业与团队多年攻关,突破模具、设备、技术等方面瓶颈,解决了制约产业化的关键问题。
另一方面,早期钛材料的市场相对狭小。“不夸张地说,当时在展会上遇到的100个人中,只有两三个人知道什么是钛。”刘敏业形容。对此,公司一方面“教育市场”,另一方面积极拓展海外OEM业务,曾为多个国际一线户外品牌代工。
直到近年来,随着徒步、露营、登山等户外活动的兴起,钛因其“超轻、高强度、抑菌”等特性,在户外领域大放异彩,走进了大众生活。刘敏业介绍,钛的独特之处不仅在于其出色的功能性,还在于其“可玩性”。通过温控等物理手段,钛的表面可呈现丰富的色彩和纹理,如“钛冰花”等,既时尚又无化学残留,能够满足不同市场人群的个性化需求。
尽管钛的应用渐渐普及,但刘敏业始终认为,钛的潜力远未被完全发掘。“我研究钛已有20年,但至今我仍未完全理解其材料特性及极限。”刘敏业一直在思考如何将钛材料引入更多行业,他认为,钛在家居等行业,在高尔夫球杆、自行车等运动器材的制造上,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市场在不断发展,我们要成为最早开发钛新应用领域的企业,把钛产业链做得更大。”
佛山的金属制造业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目前,一些不锈钢制造企业了解到钛的优势后,主动与我们沟通,希望借助这一新材料打造更具竞争力的高端产品。这是对原有市场的提升,更代表着佛山金属制造业的一次升级转型。”刘敏业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