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中堂龙舟制作技艺获国家级非遗认证传承人冯沛朝的匠心之路
在东莞中堂镇,历史悠久的龙舟制作技艺不仅延续了数百年,更在近日获得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殊荣。3月17日,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正式公布了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东莞市的冯沛朝师傅因其卓越的“龙舟制作技艺”成功晋升为国家级传承人,成为了这一领域的佼佼者。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加强,从省级到国家级的非遗认定不仅是对冯沛朝本人努力的肯定,也是对东莞龙舟文化的历史传承与发展的一次重要认可。根据东莞市的相关政策,新认定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人,更将获得高达20万元的奖励,以此鼓励和支持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冯沛朝,1956年出生于一个专注于龙舟制造的家族,从小在家族的影响下,潜心研究和研磨这一传统技艺。他的父亲冯怀女亦是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从小耳濡目染的冯沛朝,早在1965年至1970年便开始随父亲游走各村,参与龙舟的制作,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作为冯家世代的第五代传承人,冯沛朝在工艺上不仅保留了传统,同时还大胆创新,通过实践不断改进工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制作风格。
龙舟制作的每一步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从选材到船体结构的设计,冯沛朝精湛的技艺让人称道。他所制作的龙舟,不仅符合传统的工艺流程和结构,还在设计上进行了合理的改良。以“大头龙”为例,这种龙舟的船身细长、吃水浅,适合快速比赛,迅速成为各乡镇龙舟赛事中的优胜者。冯沛朝的龙舟不仅在当地受到喜爱,甚至销往中山、惠州、增城等地,成为了水乡文脉的重要代表。
他所制作的龙舟,工艺精细、结构优美,且材料环境友好。选用的木材多为松木或杉木,既保证了龙舟的轻便快速,也为其带来强大的抗水性和灵活性。五十多年的坚持与努力,使得冯沛朝在龙舟业界声名显赫,制作的龙舟质量上乘,被誉为“质量的佼佼者”。不仅如此,冯沛朝还通过不断培训,培养了十余名年轻的龙舟制作技术骨干,形成了良好的传承氛围。
冯沛朝从未停止对龙舟文化的传播与推广。2010年,他开始制作等比例的精美龙舟工艺品,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同时积极参与大型文化活动,传播龙舟文化。在社交媒体海量的信息中,冯沛朝通过直播和线上公开课,让更多年轻人了解这项传统工艺,进一步增强了文化自信与自豪感。
未来,冯沛朝的这一龙舟制作技艺不仅仅是工艺传承,更是文化认同的重要象征。他的成功不仅是个人的荣誉,也是整个东莞传统文化的胜利。通过他的努力,龙舟文化将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总之,冯沛朝的故事是对传统文化的敬仰与传承的有力证明,它使我们更多地意识到,在现代化的浪潮下,保护与传承地方文化,对未来的发展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相信在冯沛朝及更多传统文化传承人的努力下,东莞中堂的龙舟文化将继续延续光辉,为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与感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