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龙舟制作传承龙舟精神
7月5日,中国计量大学“青英归巢实践队”来到了汨罗市九子龙屈原龙舟厂来学习汨罗龙舟的制作过程,并对非遗文化传承人许桂生老先生进行了专访。
一艘好的龙舟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跟随着许老先生的脚步,对龙舟的生产线进行了参观。在许老先生的讲解下,龙舟由木成龙的神秘面纱逐渐被揭开。第一步便是选材要选用上等的杉木,因为杉木轻巧,且韧性好,制造出来的龙舟可以自然形成一定弧度,在划船的时候速度就快。然后就是开工伐木,对木材进行加工,放样,半成品加工,撑船台,组船,捻缝,精细加工,玻璃钢镀膜和喷漆。一艘龙舟在被制作出来以后还要举行亮墩仪式,祭龙仪式和登江仪式,才能真正的走向赛道。参观完生产线后,我们还学习了如何对木材进行加工,如何把一个木桩加工成一块厚度合适的木板。
在学习了龙舟的生产流程后,许老先生带我们参观了龙舟纪念馆,老先生说这个纪念馆是他个人建造的,意在使汨罗的龙舟文化能传播的更远、更久。整个纪念馆不大,但装下了龙舟自发源以来至今几千年的历史和龙舟的传统制作工艺流程,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位于纪念馆最中央的便是老先生最得意的作品,也是老先生的“处女作”,在讲述这条“龙舟王”的神勇往事时,老先生脸上也一直洋溢这自豪的笑容。
许:我从事龙舟的制作有四十多个年头了,最开始从十五岁跟随我的父亲学习木工,十九岁时开始给父亲打下手做龙舟,在我二十一岁时我在父亲的指导下做出了我人生中的第一艘龙舟,也就是纪念馆中的那一条,当时我们这里要举办第一届民间龙舟赛,我的龙舟赢得了当年龙舟赛的冠军。后来我还对传统的龙舟工艺进行了改进,船要快,就要减少阻力,传统的船头是三角形的,阻力相对来说大很多,但是如果变成反八字形,船头由直变弯,使得龙舟破水的力度更大,而且在船头翘起的时候,水还能将其黏住,这样的一个小小的改动,就能让船速大大提高。这也成为我的龙舟的一个国家专利设计。
许:这个凤尾的设计是很有故事的,当时屈原投江以后,他的女儿为了更快的找到父亲,她就一起坐在寻找屈原的船后面,并用手中的旧扁担一起帮忙划船,后来太过用力,把手都划破了,把整条旧扁担的染红了。后来我们乡民被他女儿的孝心感动,就把船尾设计成凤尾,来怀恋屈原女儿的一片孝心。
“为什么龙舟能经历三千年而经久不衰呢?因为它代表着一种团结,永不服输的精神。这种文化,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去好好的传承、传播,特别是你们这个年纪的青年,更加要学习和传播龙舟精神、屈原精神来为国家、社会做出贡献。”返回搜狐,查看更多